当前位置: 首页 产品详细

手机充电器测评工具

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——助力新电商新零售

电话+V:159999-78052,欢迎咨询手机充电器测评工具,[小程序设计与开发],[小程序投流与推广],[小程序后台搭建],[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],[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],[电商新零售模式],[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]

一、深度测评红米K20Pro手机

最新发布的红米RedmiK20Pro,你们都拥有了吗?不得不说,这次K20Pro的表现称得上是优秀,不信你们瞧,接下来,给你们做个深度测评吧!

大图模式

RedmiK20Pro正面采用升降式全面屏,机身上边框2.1mm,左右边距1.85mm,这种设计让其屏占比达到了91.9%。这是红米首款旗舰,同时也是小米系第一款采用升降式前摄方案的机型。

大图模式

K20Pro的背部相比以往机型有了新的设计,背部采用3D四曲面玻璃,大收弧设计,官方表示使用了渐变膜层、纳米全息纹、光学镀膜层,称之为魅动火焰纹,在不同的光线下能产生不同的纹理。

大图模式

K20Pro的后置三摄为居中设计,其中第一颗镜头的增添了装饰圈,官方称之为全系天使眼。

大图模式

机身右侧电源键和音量键

大图模式

机身顶部保留3.5mm耳机接口、降噪麦克、呼吸灯

大图模式

机身底部扬声器、Type-C接口、SIM卡槽

大图模式

作为红米首款旗舰,K20Pro搭载了高通骁龙855芯片,提供6/8GBRAM64/128/256GBROM四种版本,未来君手中这款为8256GB顶配版。

大图模式

经过测试,RedmiK20Pro的安兔兔跑分为377095

GameTurbo

大图模式

GameTurbo游戏模式是MIUI的新功能,可以在游戏中呼出游戏工具箱,看到实时CPU、GPU使用率和游戏帧数,能够在不离开游戏的前提下快速回复消息、查找游戏攻略、息屏挂机。

K20Pro后置相机为4800万(IMX586)主摄1300万超广角800万长焦三摄,索尼IMX586就不多说,上至旗舰下到千元机,已经有许多机型配备了这款传感器。

副摄方面,该机采用一颗800万长焦镜头,负责2倍光学变焦,f/2.4光圈,5P镜头,1.12m。另一颗为1300万超广角镜头,FOV124.8超广角,f/2.4光圈、5P镜头、1.12m。

大图模式

开启4800万超清模式

大图模式

该机在开启4800万超清模式后,成像有着更丰富的细节,画面也更细腻,不过照片的体积也随之增大。

大图模式

可以明显看出,在开启超级夜景模式后,整体画面亮度得到了提升。除了外观和性能,K20Pro内置了4000mAh电池,在旗舰机型中比较少见。

大图模式

从95%电量开始,开启游戏的全高特效画质。30分钟后,K20Pro剩余电量86%,耗电9%

RedmiK20Pro支持27W有线快充,但附赠的是18W充电器,这里使用标配的18W充电器进行测试,连接Wi-Fi。

大图模式

二、手机发热怎么解决

设备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,主要包括各类电子元件运行发热、外部环境温度高、应用程序功耗大、大电流充电发热等。此外,不同机型的发热程度不同,主要是由于硬件配置、散热设计、使用场景等因素的不同导致的。

手机内部热量主要通过机身向外传导散热,因此握持设备会感知到温度升高,尤其在炎热的夏天,环境温度能达到30℃以上,手机散热较慢,工作温度极其容易超过人体体温37℃,热感就会更加明显。手机内置有智能温控调节功能和高温保护功能,确保使用安全。

当设备发热时,可以通过自助检测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和降温。可以在桌面打开【i管家>实用工具>手机检测>充电、耗电与发热>发热】或桌面打开【vivo官网APP>我的>(售后服务)检测助手>充电、耗电与发热>发热】检测设备的发热情况,并按照指引对设备进行降温。

一、设备日常使用发热通用缓解方法:

1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:在高温或阳光直射环境,因环境温度较高,手机散热会变慢。

2、适当调整系统和应用设置:根据自身需求适当调低系统和应用设置(亮度、帧率、分辨率等);

3、手机降温&清理后台:进入【i管家>实用工具>手机降温>一键降温】,经常进入手机后台,点击“X”一键加速清理后台程序;

4、充电时尽量避免使用设备:手机充电存在能量转换过程,在此期间会产生一定热量,闪充机型充电功率较大,发热量会更高一些,充电期间使用设备会增加运行功耗,导致热量增加;

5、使用原装充电器数据线:非原装充电器和数据线可能与手机不兼容,不能保证充电时电流的稳定性,可能会引起发热。

6、高功耗场景适当休息:玩游戏、刷短视频、直播等场景,处理器、屏幕、WiFi等功能持续运行,会产生一定热量,且手掌长时间握持设备,机身表面散热不佳,合理调整游戏时间,可以减少设备发热,刷短视频等场景可搭配支架,更有利机身散热;

7、正确选用保护壳:选择轻薄易透气的保护壳(如原装保护壳),尽量避免选择不易散热的保护壳。在使用重载场景时,可以借助散热背夹、风扇等设备辅助散热。

二、常见的发热场景和缓解办法:

1、充电时发热:手机充电存在能量转换过程,在此期间会产生一定热量,闪充机型充电功率较大,在缩短充电时长的同时,发热量也会更高一些。同时,前台应用也会叠加发热量,使得发热加剧,这是常见的发热现象。

充电时发热缓解办法:

1)  尽量避免边充电边使用设备;

2)  使用标配充电器和数据线充电;

3)  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,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;

4)  i管家一键降温:打开【i管家>实用工具>手机降温>一键降温】;

5)  关闭网络加速:进入【设置>WLAN>网络助理】,关闭“数据网络加速”;

2、玩游戏发热:设备运行游戏时,机身内处理器高速运行,屏幕、扬声器、WiFi等器件协同工作,数据处理量较大,功耗相对较高,导致明显的发热情况。另外,如果开启了Monster/BOOST模式,系统会处于高性能模式运行,耗电量和温度会大幅增加,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考使用建议调整相关设置。

玩游戏发热缓解办法:

1)  关闭网络加速:进入【设置>WLAN>网络助理】关闭“数据网络加速”。

2)  尽量避免充电时玩游戏。

3)  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,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。

4)  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系统和应用设置。

●进入游戏魔盒选择均衡模式/省电模式,【游戏界面>侧边滑出游戏侧边栏>性能面板>选择均衡模式/省电模式】;

●降低外放音量或使用耳机;

●游戏设置中适当降低游戏特效/分辨率/游戏帧率/画质等;

●清理后台程序:进入游戏前,打开【i管家>实用工具>手机降温>一键降温】。

5)  借助散热背夹辅助散热。

3、 看视频或直播发热:播放视频或观看直播时,屏幕长期处于亮屏状态,机身内处理器、扬声器、WiFi等器件长期工作状态,电量消耗和发热量较大,如果使用移动网络数据,设备发热会更加明显,这是常见的发热现象。另外,三方应用的新功能和新特性也可能会导致功耗增加,从而加剧发热。

看视频或直播发热缓解办法:

1)  系统和应用新版本会持续优化使用体验,请保持最新版本使用;

2)  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,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;

3)  关闭网络加速:进入【设置>WLAN>网络助理】关闭“数据网络加速”;

4)  尽量避免边充电边看视频;

5)  取下保护壳,使用支架或散热背夹辅助散热。

4、升级后发热:系统升级完成后,手机中的各种应用和系统资源会有一系列优化处理的过程,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,在此期间会增加一部分功耗,同时会伴随一定的热量,优化完成后会自动恢复,请不要担心。

让手机快速回血!七款热门PD充电器横向评测

原创2019-05-24 11:27·微型计算机对于数码发烧友而言,左手Switch、右手拿着新iPhone,背包里装着轻薄本4105应该是一种生活常态了。随着数据和充电接口的规范化,越来越多的随身数码产品开始支持USBPD协议。特别是当Apple放开了Type-C转Lightning线的认证授权,第一批获得授权的第三方厂家已陆续推出相关产品,打破了价格壁垒,PD充电器得到了快速普及。

从28元的绿联PD充电器,到售价243元的AppleUSB-C充电器,从18W功率到65W功率,PD充电器呈现出价格跨度大、品类多、支持协议不统一的特点,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也就更加困难。所以我们选择了7款市面上热门的PD充电器产品,通过ChargerLAB的POWER-ZFL001S和KM001C工具进行协议兼容性、即时输出功率和完整充电曲线测试,使用FLIRi7红外热像仪测量快速充电时充电器和手机机身的温度表现,以直接的结果为用户提供入手参考。

AppleUSB-C充电器

2018年10月底,苹果推出了18WUSBPD充电器,并将它标配在新的iPadPro上。充电器的外壳采用了白色PC材质,经过高光处理,插脚不可折叠。对比iPhone配备的“五伏一安”充电器,AppleUSB-C充电器的体积会更大一些,便携性上稍有不如。

▲在7款PD充电器中,AppleUSB-C充电器的体积中等,插脚不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我们发现它仅支持USBPD快充协议,而Apple2.4A、QC2.0、QC3.0、FCP、SCP等快充协议均不支持。同时,仅有的Type-C接口只支持5V/3A和9V/2A两种输出,最高功率18W。可以说,AppleUSB-C充电器完全是为Apple旗下的新产品所设计。

▲AppleUSB-C充电器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环节中,我们先后使用AppleUSB-C充电器为iPhoneXSMax和MacBookPro进行充电。从iPhoneXSMax的完整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,AppleUSB-C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十分稳定,前期快速充电中始终维持在9V左右,涓流充电环节则降至5.2V左右。但在整个充电环节中,电流波动范围较大,没有明显规律。

▲使用AppleUSB-C充电器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整个充电过程耗时2小时5分钟,对比iPhone标配充电器的提升并不是十分明显。比较意外的是,它虽然只有18W的输出功率,却能够为剩余电量为80%的MacBookPro进行充电,而同为18W功率的绿联CD137、MiLiHC-H18此时则不支持为MacBookPro充电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温度控制方面,从结果来看,此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48.9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9℃,表现均在7款PD充电器中垫底。此时用手去触摸充电器表面,会感觉发烫明显。特别是夏天,iPhoneXSMax在发热较大时会自动降低性能,以致玩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等游戏出现明显的卡顿现象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AnkerPowerPortAtomPD1充电器

在7款PD充电器中,AnkerPowerPortAtomPD1充电器(以下简称AnkerPD1)售价仅次于AppleUSB-C充电器。它首发采用了GaN(氮化镓)半导体元件,可以在超小的体积上实现大功率输出。外观上,不支持插头折叠的它和iPhone标配的充电器差不多大,小巧的体积更方便携带。

▲在7款PD充电器中,AnkerPD1的体积是最小的,插脚不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AnkerPD1虽然仅搭配有一个USBType-C接口,却支持5V/3A、9V/3A、15V/2A和20V/1.5A共四种输出,最高功率可达30W。除了支持PD协议外,它还能够兼容市面上大部分快充协议,比如华为的SCP/FCP、MTK的PE等。

▲AnkerPD1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环节中,我们使用AnkerPD1分别为iPhoneXSMax、小米9和MacBookPro进行充电。在为iPhoneXSMax完整充电过程中,AnkerPD1输出电压比较平稳,前期快速充电时维持在8.9V左右,涓流充电过程则降至5.2V左右。同时,AnkerPD1的输出电流较AppleUSB-C充电器稍微稳定一些,前期快速充电时长时间维持在1.7A左右,整个充电过程耗时1小时53分钟。

▲使用AnkerPD1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同时,AnkerPD1也可以为小米9进行快速充电,充电功率17W(8.95V/1.91A)左右,为MacBookPro充电的功率达到了29W(19.8V/1.45A)左右。综合来看,AnkerPD1是一款小体积、大能力的充电器,还具备了兼容广的特点,在出差或旅行时有充分的用武之地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温度控制方面,由于GaN具有高的热导率、低的热产生率等特性,为AnkerPD1带来了高充电效率和出色的能耗控制,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仅为32.1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5℃,在此次测试中温度表现数一数二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绿联CD137PD充电器

在手机及PC配件中,绿联旗下的产品向来以性价比著称,这款CD137PD充电器同样如此。低至28元的售价,就能与同出自绿联的Type-CtoLightning数据线组成低廉的iPhone快充套餐。所以在外观上,绿联CD137体积适中,采用不可折叠的插头,并没有突出的设计。

▲绿联CD137的设计较为普通,体积适中,插脚不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仅配备了单个Type-C接口的绿联CD137支持5V/3A、9V/2A和12V/1.5A三种输出,最高功率为18W。同时,除了支持PD协议外,它还支持QC3.0快充,对同时使用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用户来说比较方便。

▲绿联CD137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环节中,我们使用绿联CD137分别为iPhoneXSMax和小米9进行充电。在为iPhoneXSMax完整充电过程中,绿联CD137的表现出乎我们的意料,输出电压整体平稳,前期快速充电时维持在9.3V左右,涓流充电过程则降至5.2V左右。同时,绿联CD137的输出电流变化更有规律一些,特别是在涓流充电环节呈现出平滑下降的趋势,整个充电过程耗时约2小时。同时,绿联CD137也可以为小米9进行快速充电,充电功率可达16W(8.8V/1.8A)左右。

▲使用绿联CD137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除此之外,我们特意测试了下它对MacBookPro的支持情况,发现它并不能为电量剩余80%的MacBookPro充电,之后测试的MiLiHC-H18同样如此。可见,如果你购买第三方18W功率的PD充电器,基本就不要指望它能够在MacBook没电时用来应急了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温度控制方面,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34.7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5.9℃,表现处于7款充电器中等偏上的水平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BaseusCH905双口PD充电器

Baseus品牌同样主打性价比,新近推出的CH905双口PD充电器具备最大30W输出功率。外观上,它采用白色钢琴烤漆工艺,共设有两个输出接口,分别是USB与Type-C,其中USB接口的内舌用鲜明的橙色点缀,表明其支持高速充电。插脚采用的是可折叠设计,方便收纳。

▲BaseusCH905采用双口输出设计,插脚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测试结果显示两个接口均支持Apple2.4A、QC2.0、QC3.0、HuaweiFCP、HuaweiSCP、AFC、PE等多种充电协议。同时,它拥有多个挡位的输出功率,能够很好地兼容不同设备。

▲BaseusCH905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中,我们先使用BaseusCH905为iPhoneXSMax进行了一次完整充电。从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,BaseusCH905的输出电压表现平稳,但是输出电流时常出现较大波动。由于在后半段涓流充电环节中,BaseusCH905依然输出相对较大的电流,完成一次充电耗时约1小时54分,速度与AnkerPD1相当。同时,BaseusCH905的两个接口都可以为小米9进行快速充电,充电功率可达16.8W(9.16V/1.84A)左右,使用Type-C为MacBookPro充电的功率则为29W(20V/1.45A)左右。

▲使用BaseusCH905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由于是多口充电器,我们还特意测试了两口同时为iPhoneXSMax和小米9充电的输出情况,此时Type-C口的输出功率会下降至7.5W,USB口输出功率为7.6W,两者相加远远没有达到额定的总输出功率。总体来看,在充电速度和兼容性上,BaseusCH905都十分接近AnkerPD1的水平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温度控制方面,进行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36.8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9.5℃,手机机身温度是7款充电器中表现最差的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MiLiHC-H18PD充电器

不少用户可能对MiLi品牌并不熟悉,但其实它是中国首批经过苹果MFi认证的授权制造商,此次带来的HC-H18充电器也十分有特色。体积上,它仅比AnkerPD1充电器稍大一点,可折叠设计的插脚带来了出色的便利性,可以说是多口PD充电器中比较便携的一款。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,MiLiHC-H18的插脚开合很紧,单手无法完成折叠操作,稍微影响了使用体验。

▲MiLiHC-H18采用双口输出设计,体积小巧,插脚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由于总输出功率不大,MiLiHC-H18无法给MacBook产品充电,同时它也不支持QC3.0快充协议。使用Type-C口单独为小米9充电时,输出功率9.25W(5V/1.85A)左右;使用USB口单独为小米9充电时,输出功率为11.9W左右,均没有达到QC3.0的水平。

▲MiLiHC-H18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中,我们先使用MiLiHC-H18为iPhoneXSMax进行了一次完整充电。从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,MiLiHC-H18的输出电压表现平稳,但输出电流同样经常出现较大波动。整个充电过程耗时约2小时5分,速度表现比较一般。由于是多口充电器,我们还特意测试了两口同时为iPhoneXSMax和小米9充电的输出情况,此时Type-C口的输出功率会下降至7.5W,USB口输出功率为7.55W,和额定总输出功率相当。总体来看,MiLiHC-H18的充电速度表现一般,兼容性不及BaseusCH905。

▲使用MiLiHC-H18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温度控制方面,进行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42.8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6.5℃,充电器温度仅次于AppleUSB-C充电器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MOMAXUM7三口PD充电器

针对PD协议,MOMAX推出了多款单口、双口和多口充电器产品,其中UM7是一款采用三口设计的PD充电器。体积上,它是7款产品中仅次于紫米HA832的存在,采用可折叠设计插脚,拥有1个Type-C接口和两个USB接口。

▲MOMAXUM7采用三口输出设计,USB接口不支持快充,插脚可折叠。

MOMAXUM7的总输出功率为41W,其中Type-C接口最大输出功率为29W,支持5V/3A、9V/3A和14.5V/2A三档输出功率。经过检测,Type-C接口除了支持PD协议外,还支持Apple2.4A、QC2.0、QC3.0、HuaweiFCP、HuaweiSCP等充电协议,在单独为小米9充电时也能输出17W(9.18V/1.87A)左右功率。稍有遗憾的是,两个USB口均不具备快速充电功能,仅支持5V/2.4A输出。

▲MOMAXUM7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中,我们先使用MOMAXUM7为iPhoneXSMax进行了一次完整充电。从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,MOMAXUM7的输出电压表现平稳,在前期快速充电环节始终维持在14.5V左右,这有效缩短了完成一次完整充电的时间,耗时仅用了1小时40分钟。

接着,我们使用Type-C接口为MacBookPro充电,测得此时的输出功率为27.9W(14.3V/1.95A)左右。由于是多口充电器,我们还特意测试了两口同时为iPhoneXSMax和小米9充电的输出情况,此时Type-C口的输出功率会下降至11.2W,USB口输出功率为7.5W,在双口同时工作的情况下,优先保证iPhone的充电速度。

▲使用MOMAXUM7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温度控制方面,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38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5.4℃,在最大29W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这样的温度并不高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紫米HA832快速充电器

2018款MacBookPro配备的是61W的USB-C电源适配器,而紫米HA832的输出功率则达到了65W。我们特意将两者进行了一番对比,紫米HA832的体积显然更小一些,同时三输出接口完胜苹果原装电源适配器的单接口,适用场景更广,也更方便出差、旅行携带。

▲紫米HA832采用三口输出设计,USB接口支持快充,插脚可折叠。

兼容性方面,Type-C口最大输出功率为45W,支持USBPD、Apple2.4A、QC2.0、QC3.0、FCP、AFC六种协议,USB口总输出功率20W,支持Apple2.4A、QC2.0、QC3.0、FCP、AFC五种协议。

▲紫米HA832底部铭牌信息

测试中,我们先使用紫米HA832为iPhoneXSMax进行了一次完整充电。从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,紫米HA832的输出电压表现平稳,在前期快速充电环节维持在8.8V左右,涓流充电环节则降至4.9V左右,是7款充电器中平均电压最低的,所以整个完整充电过程需耗时2小时10分钟。得益于总输出功率的优势,使用Type-C接口为MacBookPro充电的功率达到了43.8W(19.9V/2.2A)左右。

由于是多口充电器,我们还特意测试了两口同时为iPhoneXSMax和小米9充电的输出情况,此时Type-C口的输出功率会下降至9.8W,USB口则依然支持QC3.0协议,输出功率为16.8W,在双口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优先保证Android设备的充电速度。总体来看,紫米HA832是一款偏向Android阵营的多口充电器,无论是单口工作还是多口工作都能为Android用户提供出色的充电体验。

▲使用紫米HA832为iPhoneXSMax充电的完整曲线图

温度控制方面,进行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最高温度为36.4℃,iPhoneXSMax机身最高温度为33.4℃,能耗控制比较出色,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。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


▲在为iPhoneXSMax快速充电时手机机身的温度


总结和点评

经过一系列为iPhoneXSMax、小米9和MacBookPro等设备充电的测试,我们对这7款PD充电器都有了深入的了解。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各有不同,围绕着PD充电器的选择上就会产生分歧,有的用户追求性价比,有的用户追求便携性,有的用户追求充电快,有的用户追求兼容广,到底该怎样做选择呢?

我们将整个测试结果以直观的评分呈现出来,按照需求和使用体验划分为5个得分点,每项得分满分为10分,总分满分50分,让大家按需选择。

其中,性价比项目主要考虑售价、额定功率以及功能性(多口设计)三个方面。其中售价以价格最低的绿联CD137为4分满分,价格最高的AppleUSB-C充电器为0分,也就是说每分价值约为54元,从而得出其他充电器的得分;额定功率上,将可以为MacBookPro高速充电的40W~65W定为3分,可以同时为两个设备高速充电的30W为2分,18W则为1分;功能则以单口为1分,每多1口加1分。

PD充电项目上,我们认为这些PD充电器的主要功用是为手机、游戏机等便携设备充电,为iPhoneXSMax完整充电的速度自然是重中之重,我们将充电最快的MOMAXUM7评定为8分,而充电最慢的紫米HA832相对iPhone标配充电器的表现为及格分6分,而其他充电器的表现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(每15分钟时长为1得分);此外,为MacBookPro充电的表现也有不同,能够以45W左右功率满载充电的紫米HA832获得满分,输出30W左右功率的AnkerPD1、BaseusCH905和MOMAXUM7获得1.5分,只能以18W功率低速为MacBook充电的AppleUSB-C获得1分,其他不支持为MacBook充电的充电器计0分。

兼容性方面,双口同时为两个设备充电的表现差距明显,不具备双口充电的自然是0分,而在双口同时工作时两个输出功率都降低的BaseusCH905和MiLiHC-H18只获得2分,两口同时工作时有一口依然保持满载输出的MOMAXUM7和紫米HA832获得满分;同时,我们还考虑了Type-C和USB口单独为小米9充电的输出功率表现。

能耗控制方面,充电时充电器温度最高的是AppleUSB-C充电器,计0分,充电器温度最低的是AnkerPD1,获得5分。充电时手机温度最高的是BaseusCH905,计0分,手机温度最低的是紫米HA832,获得5分。其他评分则在这基础上增减(充电器温度每个得分点约为3.3℃,手机温度每个得分点约为1.2℃)。它们都采用同一协议进行充电,输出电压平稳,我们猜测充电器和手机发热不同的原因,主要是充电器内部用料以及充电时电流波动的差异。AnkerPD1由于采用了GaN材料,转化效率较高,发热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;BaseusCH905通过相对更大的电流加快充电效率,导致手机发热明显。

至于便携性,自然是从外观尺寸和插脚是否可以折叠的角度考虑。实际上,就算是尺寸最大的紫米HA832,也比MacBookPro标配的电源适配器小了一圈,已经相当便携了。而体积最小的AnkerPD1就相当于iPhone的标配充电器,就算是揣在衣服口袋里也不会显得累赘。

当然,如果你像我一样习惯在背包、办公司、卧室、客厅等各种使用场景里都放上一个充电器,也可以抱着“小孩子才做选择”的想法,每款都买一个。我已经打算好了,紫米HA832就放在办公室,为带着上班的MacBookPro充电;便携的AnkerPD1随身携带,以便通勤和在办公室里为iPhone充电;兼容性强的MOMAXUM7放在家里电脑桌上;小巧的MiLiHC-H18待在床头的插座上;BaseusCH905不如就放在沙发边上充电。至于单口又不够便携的绿联CD137,暂时还想不到合适的使用场景,而各项表现均不尽人意、售价还非常“感人”的AppleUSB-C充电器,我已经在购买的14天“反悔期”里选择退货处理了。

【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】尊享直接对接老板

电话+V: 159999-78052

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。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,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

手机充电器测评工具
发布人:mkmenzi19980326 发布时间:2025-01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