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6418386783641534722/
2017-05-1014:29·大牌综艺
都说真人秀节目“抄、滥、空、假、俗、贵、霸”乱象丛生,不是“缺钙”就是“贫血”,娱乐至上的制作风气让人精神世界贫瘠。可是,今年“异军突起”的几档综艺节目简直是一股清流,一上线则立竿见影,其热度和话题感丝毫不弱于娱乐综艺节目,一度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新“网红”,令本官不得不高唱一句“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,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”。其实,这在“现象级”综艺节目中也实属罕见。那么,它们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呢?
人文情怀直扣人心,《朗读者》“卿”听背后的故事
近日,由董卿主持的《朗读者》迎来了收官战,最后一期节目是以“青春”为主题,歌手老狼、导演冯小刚、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、青春少年王源等嘉宾一起“致青春”。
回首3个月前的开播到结束,12期节目的陪伴,92天的相随,《朗读者》已与我们共同分享了60余名嘉宾,60余个故事,60余段朗读,都带着《朗读者》的记忆,都留有《朗读者》的味道。正所谓“一茎弱草,端举群山”,《朗读者》是口碑综艺的佼佼者,轮谁也没想到,一档文化类综艺却有如此的好成绩——不仅豆瓣评分8.6分,而且腾讯+爱奇艺全网播放量超过3亿次,甚至在“喜马拉雅FM”APP上位居“经典必听总榜”和“最多订阅经典榜”的第一位,音频收听达3.3亿左右。
一期一会,每个“关键词”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,就拿最后一期来说,17岁的王源有着众人艳羡的青春,作为少年成名的他却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,刚出道时面对网络上各种谩骂声和攻击,只能选择关上门对着空气“回骂”让自己慢慢消化。如今,17岁的他已经学会处理个人与工作的诸多问题。
接着,民谣歌手老狼带来的是他“摇滚青春”,那时候他还在“青铜器”的摇滚乐队,和高晓松一起为音乐躁动着,这段青春应该是他音乐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。
还有,冯小刚的大院礼堂的青春记忆,郎平的五连冠奇迹青春……在这些不同的青春里,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“影子”,唤醒了一些记忆。
秀文化底蕴成热潮,不靠颜值靠才华圈粉
近来,文化类综艺接连走红,除了刚收官的《朗读者》,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二季和《见字如面》都纷纷展现出不俗的艺术功底和文化底蕴,相比满屏的小鲜肉和“娱乐化”综艺真人秀,它们在不经意间靠实力圈粉无数。
文化类综艺好评如潮之余,就连节目里的主持人以及嘉宾都纷纷受益。其中“圈粉”表现尤为突出的就属wuli卿姐——董卿,她分别是《朗读者》和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主持人,在此期间,她一度成为微博热搜的“常客”,口红颜色,服装,信手拈来的经典诗词,雷打不动的优雅台风,举手投足间的文学修养等等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。其中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、“厚积薄发、从容不迫”、“气质如兰”等词句一度成为观众口中对卿姐的“褒奖”。
还有一大批“老戏骨”出现在《朗读者》和《见字如面》的舞台上,他们同样“收获满满”,比如濮存昕、张国立、蒋雯丽、归亚蕾、王耀庆等,他们醇厚的嗓音就可以让迷妹们着迷~(本官表示,真的是毫无抵抗能力就被实力圈粉了)而且他们对文字和朗读的把控能力更加分。
就拿濮存昕朗读老舍先生的《宗月大师》为例,濮存昕老师台词功底好,朗读时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,醇厚的声音诉尽感恩之心,让人有一种“身临其境”的感觉。听惯了影视剧里动辄咆哮号哭的台词,这些戏骨们的朗读如涓涓山泉,沁人心脾,让人意犹未啊~
就连wuli当红小生林更新在《见字如面》上的表现也不比前辈们差,可圈可点,特别有feel~
嘉宾的演绎方式、台词功底如何,立刻见真章。因此,要想在这类节目圈粉,必须靠真正的实力。当然,“流量担当”们要是想力证自己不仅有流量优势还有文化修养,也不妨到这样的节目里展露实力——靠脸吃饭不是错,但咱也可以靠才华呀!
口碑爆表的文化类综艺还欠“火候”
上文中提到的这些热播文化类综艺都赢得了观众的好评,但回首十几年前,曾经爆红的《百家讲坛》,如今已经归于沉寂。文化类综艺再次爆红又能走多远?
从《见字如面》到《朗读者》,每档文化综艺都引来一片叫好声。然而,这些节目虽然口碑爆表,收视率和网播量却并不算特别出色。实际上,这三档“清流综艺”,在观众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的。业内人士针对《朗读者》《见字如面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这三挡综艺分别进行了分析。
1、把握节目的节奏,需张弛有度
《朗读者》虽然制作精美,还邀请了多位学术界、演艺界大咖作为嘉宾,但所有故事几乎主打煽情风,容易导致观众产生疲惫的感觉。反观《见字如面》,趣味性十足,节目节奏适中,张弛有度。
2、主持人与节目要有契合度
《见字如面》中,读信的明星嘉宾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,但主持人翟毓红的转场过硬表现,节奏把握不到位,观点情感化等问题遭到网友吐槽和质疑从而影响节目观感,甚至有网友认为,这档节目由窦文涛来主持会更合适。想必主持人与节目的契合度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3、追求真实与公平,赛制需再优化
虽然相比第一季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第二季明显做了优化,将擂主制改成了积分制,还增设了“飞花令”环节,但是这样的赛制还是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,尤其是百人团答题环节,将选手的真实水平与百团人水平相挂钩确实有失偏颇,这对选手来说是有失公平的。不妨在下一季节目中可以采用两两PK模式,让选手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。
其实,一味地依靠文化类综艺来“涨知识”始终不是长久之计,文化类综艺本质上还是一档综艺节目,仅仅能起到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,但大家若是将它“燎原的星星之火”投入生活中,唤起我们对“文字”的热爱,投身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,这估计也是这档文化类综艺最出色的地方。所以,文化类综艺能走多远,还得看它能“激发”我们多久~